白砂糖外敷对慢性溃疡有一定疗效。清代名医王清任也用白砂糖和黑木耳制成了外用方剂,称为黑木耳粉。
对于褥疮引起的溃疡,我更喜欢用白砂糖外用来治。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砂糖撒在溃疡面上,将溃疡面轻轻堆积,然后用胶带条平铺密封粘贴溃疡面;三到五天后,砂糖融化后,根据波动感改变胶布表面,然后照常涂抹砂糖,直至溃疡面愈合。
国内外都有报道称糖可以治疗溃疡。
广州《科学技术动向》(1989年第22期)曾发表过《国外糖治疗术后感染》的信息:
“手术后伤口经常肿胀、脓和感染,通常用抗生素治疗,但经常有副作用,如菌群失调。
法国巴黎碧沙医院采用普通砂糖填充患者伤口,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下肢慢性溃疡长期难以愈合,原因是下肢供血不足。有些人试图用砂糖覆盖溃疡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糖可以治愈溃疡,因为糖引起的高渗透压可以吸出伤口中细菌的水分,从而使细菌处于脱水状态。糖也能阻止细菌获取邻近的营养。然而,这种对砂糖疗效的解释仍有争议。”
这些信息没有表明它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或者他们是否发现了它,或者引用了其他人的经验。
糖治疗慢性溃疡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院的一名进修生就已经介绍了他用单粒砂糖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初,当我在广东新会县巡回医疗时,我已经尝试用砂糖来治疗一个慢性溃疡病例。
病人是分娩小组的组长。几个月前,他因高烧住院,并因去甲肾上腺素滴注漏而患慢性下肢溃疡。溃疡位于右膝内侧下方,面积约为2cmx2cm。它呈漏斗状,已经看到大隐静脉,几个月没有愈合。
取砂糖,用它覆盖溃疡面,用层压胶布贴紧。3天后,溃疡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再次使用砂糖,溃疡将在10天内痊愈。
据我所知,使用砂糖作为治疗溃疡的药物已有至少100年的历史。
王清任,清代著名医生,生于1786-1831年。他的名著《医学森林中的纠错》使用砂糖作为处方。
食谱的名字是“黑木耳粉”。这个配方“治疗溃烂的疮,效果不可言喻,不能轻视。将一两黑木耳(烘烤磨碎)和一两白砂糖(混合)浸泡在温水如糊状物中并粘合。
当然,从现在开始,如果只有砂糖是有效的,它似乎比添加木耳更方便。如果能进行对照组试验,结论将更加准确。
根据《中医词典》黑木耳文章《临床报告》:用于创面肉芽过多。
黑木耳扁平、柔软、厚实、无缺陷,用温水浸泡膨化,酒精消毒,盐水清洗消毒,伤口生肌。黑木耳平贴肉芽,用纱布包裹,每隔3-4天取出观察一次。2例经治疗,均于3天内痊愈。
黑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制粒时能吸收大量水分,使制粒开始干燥枯萎;另外,黑木耳干燥后,会收缩、起皱、鼓起,对肉芽施加均匀的压力,使多余的肉芽部分变平,上皮细胞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可见黑木耳还有另一种功能。
慢性溃疡是虚证
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经常怀疑白砂糖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当他们将砂糖涂抹在溃疡表面时,他们会同时添加抗生素,但通常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减慢愈合过程。
对于慢性溃疡,局部辨证应是虚证。主要矛盾在于降气、气血不足、不能复元。抗生素疗法毕竟是攻击和切割的方法。当正气受到攻击,生命力不强时,皮肤如何复活?
砂糖的作用不是抑制细菌,而是为溃疡面提供营养环境,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原则,因此可以发挥作用。
过度清创和排脓不利于慢性溃疡的愈合。
我对慢性溃疡的清创和排脓也有不同的看法。
慢性溃疡表面过度清洁和刮擦,脓液排出,但新组织也会被清除,伤口会再次受损,并有反复感染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过度清创和排脓不利于慢性溃疡的愈合。
当然,中医疮疡科有句谚语“化脓时不要留脓”。这意味着当脓皮病成熟且脓已经形成时,应允许其渗透和塌陷,排出脓,消除肿胀和疼痛,并有利于脓肿腔的缩小和脓皮病的愈合。
然而,对于慢性溃疡,阴疮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合,也有说法说脓可以产生肌肉。因为此时的疾病不再是热毒过剩,而是已经转化为虚疾,治疗重点也应该从攻邪转向扶正生肌。